云南:五级联动开展“双语”普法进村寨
来源:云南省国家保密局           发布时间:2025-10-27 15:30:52 【字体:

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、8个边境州市、25个边境县市。自1988年版保密法施行以来,云南省广泛采取“五用民族工作法”(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、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、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、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、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),开展丰富多彩的保密法治宣传活动,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、切实可行的保密法宣传方式。

经三十多年经验积累,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当地情况,形成了诸如用“马帮”形式托着放映机、录像机、VCD机播放保密电影、录像;将保密宣传教育融入彝族文化,创作保密法治知识鼠标垫、挂画等彝绣作品;将保密知识常识编为云南“花灯”剧演出;利用“村村通”广播宣传;采用“火塘说法”、“田间释法”、“院坝讲法”、“国门宣法”等形式送法进村入户;制发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密法宣传文化用品、折页、视频、音频等宣传方式,形成了“双语”普法进村寨的雏形。

今年以来,云南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开展“双语”普法进村寨活动,组建双语普法队伍393支,普法队员1608人,使用汉语加12种少数民族语言开展普法宣传,覆盖92000余人。比较典型的有:普洱市用汉语+哈尼语/拉祜语/佤语,将保密普法知识通过7900余个自然村的应急广播进行播报;文山州天保、都龙等国门口岸,西双版纳州关累码头、磨憨口岸,布置汉语+壮/苗语/傣语的“双语保密法治文化长廊”,开展“国门下的保密讲座”、“界碑旁说保密法”活动;红河州组建汉语+哈尼语/瑶语普法宣讲队,印发双语普法宣传手册,走村串寨把资料送到群众家;保山市以汉语+傈僳语/彝语结合生活实际案例,为群众讲解保密常识;丽江市制作汉语+纳西族语言表情包,将保密的常识转化为视觉符号。接地气的双语普法,借民族语言之力,推进保密意识进国门、进村寨、进家庭。

下一步,云南省将立足区位特点,挖掘边疆民族地区保密宣教资源,着力解决当地保密业务培训中的实际问题,推动保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。

打印页面      |     分享到: